
10月24日,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“2025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‘石金杯’施工工法、勘察設計和BIM技術大賽優秀成果交流會”在南京成功舉辦。本次大會以“AI領航技術創新·科技賦能交通發展”為主題,邀請了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剛,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、國家鐵路局原黨組成員鐘華,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、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原局長李華,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經司原司長吳曉,交通運輸部規劃司原司長董學博,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原司長龐松,原總后軍事交通運輸部交通戰備局局長黃偉業,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原副局長王太,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周體光等社會各界領導、行業知名專家齊聚現場,立足國家發展戰略與行業發展導向,系統研判行業科技創新的現存挑戰與未來機遇,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拓展新視野、貢獻新理念、提供新思路。
作為大會承辦單位之一,蘇交科深度參與大會活動各環節。集團黨委書記、副總裁何淼受邀出席并致歡迎辭,副總裁(規劃設計)夏東參會并為獲獎項目頒獎,交規院技術骨干發表專題演講。同時,集團憑借過硬的技術能力與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,在此次大會中一舉攬獲數十個項目獎項,充分彰顯了在行業內的綜合實力。
共謀交通新篇章

集團黨委書記、副總裁何淼
開幕式上,何淼書記代表承辦方致辭,向蒞臨現場的領導與嘉賓致以誠摯歡迎,并分享了蘇交科在交通領域的實踐成果與創新洞見。他指出,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需以自主技術為根基、以應用場景為牽引,重點錨定三大核心方向:一是筑牢 “自主可控” 感知根基,通過正向設計與自主開發,構建安全可靠的技術體系,如在崇啟大橋項目中,依托自主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精準管理;二是激發“深度融合”變革驅動,推動專家經驗與算法模型結合,將工程知識轉化為預警與決策模型,助力行業從 “事后處置” 向 “事前預警” 轉型;三是構建“智庫引領”產業生態,打造行業頂尖智庫型科技平臺,促進政策研究、產業洞察與工程實踐深度融合,讓創新成果切實服務百姓便捷出行。他強調,交通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開放協同的生態,蘇交科愿與行業同仁攜手,在協會引領下推動數據流通、技術共享與人才共建,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共探技術新方向

集團交通規劃設計院總工辦主任李志濤
李志濤主任圍繞《開拓新途-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改擴建工程》作專題分享,詳細介紹了該項目在勘察設計中的創新思路與實踐成果。該項目作為滬武高速公路江蘇段的核心組成部分,是銜接長三角核心區域與內陸地區的重要經濟通道。項目建成通車后,將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結構,有效緩解交通擁堵,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推進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。
共賞獲獎新風采
大會同期舉辦的2025年度“石金杯”施工工法、勘察設計和BIM技術大賽評選結果正式發布。蘇交科參與申報的項目多點開花,共攬獲特等獎3項、一等獎5項、二等獎5項、三等獎10項,全面展現了集團在交通運輸行業的綜合創新能力。
特等獎:
滬寧沿江高鐵常州至太倉段集融合、人文、綠色、創新、智慧設計理念應用與實踐

該項目是蘇交科首次參與設計的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項目,自2017年6月全面開展設計工作以來,集團充分發揮地方院特色及專業優勢,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技術創新,致力于實現 “生態高鐵”“人文高鐵”“民生高鐵”“智慧高鐵” 的建設目標。項目地處蘇南經濟發達地區,人口稠密、建筑物密集,給勘察設計工作帶來巨大挑戰。項目組采用化整為零的策略,多隊齊頭并進,提前完成調查工作。同時,針對項目所在地河網密布、道路交錯的復雜情況,項目組深耕細作、科學規劃,成功解決沿線多處重大節點的跨越難題。
特等獎:
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擴建工程

作為滬武高速公路江蘇段的重要組成部分,該項目起點蘇滬界向西至董浜樞紐段與沈海高速公路(G15)共線,是沿長江城市群間的重要經濟命脈,也是聯系長三角核心區域與內陸地區的關鍵載體。同時,其作為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(2017-2035)中 “十五射六縱十橫” 里 “橫八” 的重要構成,與滬蓉高速公路、滬陜高速公路共同組成沿江通道內的快速出行道路。項目建成后,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和江蘇省高速公路網,提升道路服務水平,緩解交通擁堵,優化路網結構,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助力,對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、助力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
特等獎:
全預制拼裝橋梁在騰龍大道智慧快速路中的應用

騰龍大道智慧快速路是常州市快速路網的南北向干線,起于武進區,向北穿越鐘樓區,終于新北區黃河西路,全長23.9公里,其中19.8公里為高架快速路,涵蓋長虹西路樞紐、中吳大道樞紐、龍城大道樞紐以及跨越運河及鐵路等重要節點。項目總投資106.92億元,建安費82.02億元。全線高架及互通橋梁規模達28712米,采用預制拼裝工藝,墩柱、蓋梁、上部結構均在工廠集中預制,運輸至現場后進行吊裝拼裝。該工藝的應用不僅實現了質量提升、造價降低、工期縮短的預定目標,還極大緩解了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過程中交通組織的壓力。